古人对文学的喜好与现代人有明显的差距。在古代科技不发达的年代里,神神怪怪荒诞不经的演义内容比较吸引人。到清朝后期尤其是外强入侵之后,虽然国人的屈辱不堪回首。但同时,一种科技发展之风也“入侵”了封闭的中国大地。在科学唯物主义思想影响下,许多封建迷信色彩书籍才得以改观,人的思想认知才得以最大的审美充实。
中国之四大名著流传百年,虽然引人入胜,但或多或少都有需要改编且重新校正的必要。否则流毒太大,对于人的欣赏也会是一种“污染”。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作品需要掘弃的东西还是不要保留的好。
以《水浒传》为例,我认为有必要更名为《水浒》。不全的东西并不一定不好,可是全的东西却又未必都好。所谓短小者精悍,压缩的精华;更所谓“取其精华,弃之糟粕”。这部书精彩的地方基本上集中在“英雄排座次”之前。虽然后面也有出彩的地方,但大量的污浊影响到了全书的整体审美价值。到征田虎、王庆的部分简直就是败笔,虽然经学者考证这两部分为后人托名而作,附加上去的,同原版一百回本是有分别的,但是又何必要常常印刷出来丢人现眼呢?就是施耐庵同其学生罗贯中合作的这一百回本又何尝不是“虎头蛇尾”败笔多多呢?(其实我倒希望罗贯中并未参加著作,免得沾辱其成就《三国演义》的威名。)原著最后英雄们的悲惨命运,使读者的读的相当不是滋味。历史上徽宗皇帝因为金兵入侵,才同儿子钦宗一同遭受靖康之耻,从而灭亡了北宋。如果作品不安排一百零八条好汉在这之前就死亡众多的话,这些个英雄好汉誓必会保家为国,金兵又如何可能轻易入寇?那么历史事实又如何去解释呢?所以书的这种悲惨结局还可以勉强认可,但书中大量存在了一些斗法、神怪及浑浑噩噩的迷信内容,这就违背了历史现实的可能性。它毕竟不是一部神话小说,是有别于《西游记》的叙事体小说的,是记录英雄们从成长到汇集再到消亡的半史实半演义的侠士内容。那么他(作者及后来的一些增编、删动者)就应当丢弃其中的垃圾,并在人物描写上再加以有利的刻画、渲染才对。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李逵。原著中他是个杀人魔王,但在民间却是个十分可爱、可笑、可亲的粗鲁英雄形象。那么戏曲可以改变有别于原著,影视剧也可以改变有别于原著,古文学作品为什么还要保持原貌?还要强支一种“粗俗”?不可以俱向好的方面发展么?完全可以把英雄形象更具体化,性格再丰富、鲜明一些嘛!本来水浒传中就有几个英雄刻画的相当好,那么一百零八条好汉人物刻画的空间是相当大的。有的是发挥余地呀!
金圣叹把《水浒传》作了些批评,并且把它腰斩为八十回本,也确实有此必要。不过我感觉还远远不够,我提出的建议是对本书重新进行改良。除了英雄刻画之外,心须删掉一些“英雄”们的非英雄作为,在他们侠义事迹上进一步着力描写。另外,要去除封建迷信斗法等糟粕内容。至于英雄们的最后结局,最好的莫过于到八十回的英雄排座次为止。如非要依据施老的原作主线的话,可以把后期着重做一下手术。改为一部分人追随宋江投降,一部分人重新流落江湖,而梁山另一部分人可以坚持斗争。甚至在金兵入侵后,因保家为国牺牲。(这也符合各个人物思想境界的高低不同) 我这样的认识也是有历史依据的,据史书记载:宋江被张叔夜诱降之后,梁山确有一支留守的起义军,一直坚持同朝廷斗争,并在金兵入侵后还成为了一支保家为国的民间强力军。虽然大的历史年限无法避免,也不可能改变历史的事实。那么我们可以采取分化瓦解,并把一些英雄交待不同的牺牲背景。但是也不能象施氏原作那样安排英雄们死的那样仓皇、急迫;甚至不明不白;更甚至有“大批量凑死之嫌”。一个作家暴露了其致命的的弱点,好似江郎才尽一般,可着劲的胡言乱语一番。这就直接导致前后作品的艺术价值尤如天壤之别。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极大的遗憾!所以原著众多的错误及不严谨是需要打补丁的。就是作者本人出了错,也要有人来更正,因为文学的魅力是要长久深入人心的。让这样一部虎头蛇尾的作品充塞进中国“名著”之列,是对中国文学的一种不健康的理解。
其实传播几百年的古文学书籍在迎合现实因素和大众的心理承受力方面,以及作品本身的错误方面,早被编辑出版者增删改动了许多地方。就是众多的“名著”也是几代人改动、充实并重新确定的。如《西游记》并非吴承恩首创,是来自于元代评话整理加工并经吴氏润色再创而来。《三国演义》也是来自于元代评话及民间传说,经由罗贯中整理、加工并再创而来。《红楼梦》虽是曹雪芹首创,但改动的地方也不少,甚至现在红学专家们依然争论不休。而《水浒传》是来自于元初《大宋宣和遗事》这部书,以及民间有限的传说,经施氏加工整理并创作而成。所以说“名著”的演化过程很复杂,名著也是需要不断创作推陈出新的。所以现代人还抱着所谓的“原著”其实是自已和自已过不去,也是阻止中国的好文学走向世界,走向全人类。
好的东西要发扬,坏的东西要“掘弃”。所以我呼吁了不起的文学巨匠,要敢于为“文学名著”这件衣服打补丁,更或者干脆重新裁剪制作。那么他就是本书继一 施耐庵、二罗贯中之后又一个永远被铭记的作者了,甚至于几人成一书都不为过。重要的是让这部书永远精彩下去,永远唯美下去,形成一种文化潮流。----这也将是一个文学艺术工作者对人类的伟大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