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未曾生于那个时代,我们自然也就不可能真正的感受和理解那个时代。
梁启超先生曾评论说:“我国人无论治何种学问, 皆含有主观的作用, 从不为历史而治历史, 而必侈悬一更高美之目的, 如『明德』、『经世』等。一切史迹则以
供吾目的之刍狗(轻贱的工具) 其结果必至强史以就我, 而史家之信用乃坠地。”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历史的真实总因后人的粉饰与涂抹而变得似是而非,我们所能读到的所谓“正史”,往往也只是有权力书写历史的那些前人所希望我们
看到的那一鳞半爪。
也曾抚平四夷的帝辛最终变成了周史里面残忍暴虐的纣王,曾被公认为一代暴君的雍正最终被翻案为最富“勤政之誉”、“革新之能”的一代令主,在这个历史的
多面性让我们看花了眼的时代,谁能告诉我们,弑父杀兄,奢靡残暴的亡国之君,和少年率军横扫江南以促江山一统,开凿运河泽被后世的明主,究竟哪个才是真正的炀帝?
《大隋王朝》书写的未必是真实的历史,他应该只是作者点灯子先生自己研读史籍后的感悟,但是,它最起码可以让我们接触到我们所不知道的,历史的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