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花》,中文译本又名《死神的微笑》.作者是一位旅日的英国作家.前些天上网翻查资料,突然看到了一组原子弹爆炸的老照片,不禁令我想起几年前读过的这本书.
全书是作者经过数年详细考证后,撰写的一部主要描写二战后期日本遭受美国原子弹袭击之后,所带给日本社会民生的种种灾难、后遗症,以及对人类战争发生之后的冷静思考.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此书都是一本可读性非常高的小说.又加上作者独特的视角,还原事件的真实面目,评论之词也毫不搀杂个人感情色彩,因此值得推荐给各位好友阅读.
其实这样的话题如果放给中国人来选择,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幸灾乐祸,甚至大呼炸的好,为什么不多投几颗过去.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日本小鬼子带给了我们中国人太多的灾难和难以磨灭的深仇大恨.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多杀几个鬼子给当年被残害的咱中国人报仇.但是出于人道主义来讲,在看过这本书后,尤其是当中许多真实的照片,让我为之震撼,心中甚至产生了同情和怜悯日本老百姓的念头.
战争带给我们的思考太多太多了,究竟战争是错是对?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侵略战争当然是错,但一些出于自保目的而发动或接受的战争则另当别论,但不管持何种理由,所为何种目的,战争最终受伤害的还是最普通的无辜老百姓.就拿侵华战争中的日军来说,他们有错吗?绝对有,他们的有些表现甚至可以拿禽兽不如来形容.但日本本土的老百姓有错吗?我看这个问题不要回答,诚然有些也在出资出力支持战争,但绝大多数的老百姓我相信是无辜的,他们也期盼和平,也不希望看见战争,因此这类人群本不该被卷入战争,更别说遭受战争带来的牵连伤害.
《死亡之花》所指原子弹爆炸时耀眼的蘑菇云,今天在我们看来,甚觉好看,那壮观的画面镜头实属难得一见的美景奇观.但经历并遭受这朵死亡之花“绽放”后重创的日本老百姓,相信没人再将它看做是一件美好的事物.那噩梦般的情景,直到事情发生过多年之后,作者再去采访的时候,许多人都流下了眼泪,痛苦的不愿去回忆.书中第二大章,以图片为基础,配以文字说明,用真实的图片向世人讲述了那次爆炸后带给日本社会民生的毁灭性后果.记得当时在看这个章节之初,心态跟大家不禁相同,感觉非常解恨,有种大仇得报之后的爽快.可随着越来越多的照片映入眼帘,我无语了,心情也随之转变.说实话,对于那些城市被破坏得残缺不全我没有过多的同情之感,因为当年咱们中国在日军的践踏之下,许多地方甚至比那些图片中所拍摄到的场面更加令人发指.但看到一张张因为爆炸冲击波遭到伤害和辐射的老百姓那些面目全非的模样,甚至突然间有种想流泪的感觉.
这类照片相信许多朋友都见过,如果调整下心态,就把他们当作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来看待,不知诸位看官是个什么样的感受.相信有良知的朋友都忍不住感叹和怜惜他们.前面提到过,战争中最无辜的受害者就是普通老百姓,他们本无过错.发动参与战争也不是他们的本意.同为人,就是看见一只小动物因为意外变得肢体残缺、面目全非,相信我们都会觉得痛心,更别说是一个原本健全的人了.正因为我们区别于一些禽兽不如不民族,见到此情此景,才会被打动.跟当年我们遭受侵略时一样,老百姓都很无辜,这样的人为灾难本不该由老百姓承担,因此他们也同样值得我们同情.
本书还有相当大一部分文字,是用来描写战后日本重建的过程.个人认为其中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一个弹丸大的小日本,如果单论资源、人力等方面的条件,想达到今天这种国力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但他们确确实实做到了.这不是在夸奖他们,好的东西就应该让我们关注并学习.同时带给我另一方面启示的时,遭遇不幸之后,只有抱定重生、永不放弃的念头,才有可能重新振作起来.如果一经磨难就打消了所有的斗志,不懂的痛定思痛,不论大到国家或是小如个人,其前途都不堪设想,非常危险.
放眼看现在的全球,当年战争中的死对头,无不为了各种利益纷纷成为了友好合作伙伴,就连中国对日本的态度,也是尽量一忍再忍,以德报怨.这样挺好,其实战争能带来什么?在国与国的仇恨问题上,“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说法我不提倡.如果能避免战争,国家繁荣富强,民生安居乐业有什么不好?诚然,我们可以在将来也打去日本,打它个落花流水,得到了什么?几十年后人家再打过来,如此反反复复之后,得到了什么?失去的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有人考虑过吗?呵呵,好象说得有些远了,总之,如果朋友们有时间,我推荐这本书给大家,非常值得一看.请注意文章开头的两种不同书名.
虽然很难成真,但本文的最后,还想说句:希望战争消失、希望世界和平!